• 岳飞简介(岳飞生平简介 300字以内)

    岳飞简介影视资讯人气:791时间:2022-01-04 01:59:37

    岳飞简介200字
    岳飞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岳飞的故事简介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另一位抗金将领韩世忠去质问秦桧,根据什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
    韩世忠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了岳飞。那时候,岳飞刚39岁。
    岳飞被害以后,临安狱卒隗顺偷偷地把他的遗骨埋葬起来。直到宋高宗死后,宋孝宗即位,岳飞的冤狱得到平反昭雪,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栖霞岭上,后来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庙。宋宁宗在位时追封岳飞为鄂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
    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生平简介
    中文名:岳飞

      别名:岳鹏举

      国籍:中国(宋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

      出生日期:1103年3月24日(二月十五)

      逝世日期:1142年1月27日(腊月廿九)

      职业:军事统帅

      主要成就:收复襄阳府等六郡之战

      主要成就:平定钟相、杨幺之乱

      取得郾城、颍昌大捷

      朱仙镇大捷、三援淮西

      相传是岳家拳、岳家枪的创始人

      代表作品:《满江红》、《小重山》、《乞出师札子》、《五岳祠盟记》

      官职:湖北、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爵位:鄂王,谥武穆,后改忠武

      称号:民族英雄

    岳飞——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其一生中有“还我河山”和“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岳飞位列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在我国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女真贵族曾接连多次发动大规模的掠夺战争。在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岳飞坚决主张抗击女真贵族的野蛮掠夺战争,在历史上是起着进步作用的。尤其是岳飞不计个人身家性命的得失,反对赵构、秦桧一伙的投降逆流,招致投降派的仇视,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这是值得表彰的民族气节。

      一代忠良遇害岳飞虽然最后被奸臣秦桧所害,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飞简介50字左右
    岳飞,字鹏举,20岁投军抗金。绍兴十一年(也就是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其事莫须有”(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的罪名将岳飞治罪,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也有人说是赐毒酒而死),时年三十九岁。绍兴三十二年高宗退位,孝宗即位,为岳飞平反。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建庙于鄂。六年,赐岳飞庙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谥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宁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诸将为七王,岳飞封为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定谥号忠武。据传,岳飞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1142年被丞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无辜杀死,终年39岁。
    岳飞生平简介 300字以内
    岳飞,南宋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战略家、军事家、华夏杰出先烈、民族英雄。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绍兴十一年(1142)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大理寺狱中。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两宋文臣、武将得通谥者以"忠武"最美),有《岳武穆集》传世。
    岳飞简介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百科》
    岳飞是一个十分有名的爱国将领,岳飞这个人非常的忠厚爱国,正直无私,治军严明,做什么事情都是身先士卒,并且在生活上又非常的勤俭节约。可以说岳飞非常的肝正不阿,对待手下也亲如兄弟,忠君爱国是一个深受人们爱戴的好将军。又非年少的时候,家境十分的贫苦,但是他热爱读书,日夜攻读,并且还锻炼自身的体力去习武,直到拜师学艺之后技术更是厉害,可以说剑无虚发。
    岳飞从军之后,后来遇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赵构建立了南宋,当时岳飞是十分反对朝廷南迁,想要请求赵构,亲自御驾,亲征去收复中原。但显然赵构只想在杭州贪图享乐,岳飞的举措触及了赵构的霉头,于是就被革职。之后岳飞转头他人就带兵驻守边家,岳飞的军事生涯可以说是十分丰富,尤其是岳飞精忠报国,后来发展起自己的武装力量,更成立了抗金的中流砥柱岳家军。
    只可惜小人秦桧还有其他人嫉妒岳飞的才能,就陷害岳飞,让岳飞含冤而死。幸好之后岳飞成功平反,那5个人也被制成了铜人,一直跪在岳飞墓前。

    岳飞事迹简介100字

    岳飞事迹包括:律己宽人、事母至孝、勇冠三军、儒将风范、赏罚分明等。

    1、律己宽人

    除了自己俭朴淡泊,刻苦励志外,岳飞对子女教育很严。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必须下地劳作。除非节日,不得饮酒。宋时有“任子恩例”,官员品级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阶越高,次数越多。

    岳飞勉励儿子们“自立勋劳”,仅用了一次“恩例”,还是为张所之子张宗本而用 。而岳云屡立殊勋,岳飞却多次隐瞒不报。为此张浚说:“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也,然未得为公也!”岳飞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责以近功?”

    2、事母至孝

    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飞把母亲姚氏接到军营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处理好军务,便到母亲处问安。当母亲生病时,岳飞亲尝汤药,跪送榻前,连走路都微声屏气而行,生恐吵扰了母亲的休息。凡遇率军出征,必先嘱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亲。

    岳母于绍兴六年三月病故。岳飞与长子岳云赤足亲扶灵柩近千里,自鄂州归葬于江州庐山。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

    3、勇冠三军

    岳飞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后来岳飞在与敌人作战时,杀敌将黑风大王。后来,贼王善、曹成聚集兵马号称五十万,岳飞部下只有八百,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这时岳飞却十分镇定,说:“我给大家破了它。”然后左手拉着弓,右手拿着矛,冲击敌阵,结果王善部大乱,岳飞乘势大败敌军。 

    4、儒将风范

    岳飞的文才自不必说,数十首诗词足以说明。除此之外,他爱好读书,书法颇佳,时人称“室有邺架”“字尚苏体”。他还爱与士子文人交往,“往来皆高士”。

    岳飞虽是武将,但他文采横溢,有儒将风范。他是寂寞英雄,满腔抱负,无人赏识,“欲将心事付瑶琴”,却无奈,“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他写的《小重山》不似《满江红》那样豪情万丈,可却是借琴弦抒发着心中无言的呐喊。岳飞这一生,为南宋抗金,浴血沙场,赤胆忠心,不为功名,只希望可以得遇明君,慰籍平生寂寥。

    5、精忠报国

    岳飞投军时,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把岳飞到面前,说到:”现在国难当头,金军猖獗,你有什么打算?””投身军营,精忠报国,到前线杀敌,打退金军,还我河山!”岳飞答到。

    姚太夫人听了岳飞的话,十分高兴,为了让岳飞能够记住自己的初衷,岳母打算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刻在岳飞的背上。让他永远记住家仇国恨。于是,岳母缓缓脱下岳飞的上衣,同时问到“岳飞,你怕不怕,会非常疼。”

    岳飞听后,笑着说到“这点疼痛又算得了什么,如果连这点疼痛也要惧怕,又拿什么去解救我的国家,拯救那生活在战乱之中的老百姓,又何谈驱除金人,还我河山”岳母听后,非常欣慰,便在岳飞背上刻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从此,这四个字伴随着岳飞一身,也时常激励着他勇往直前。后来,岳飞创建了岳家军,倭寇后来更是看见岳家军就抱头逃窜。当时,更是流传着“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话。正是凭借着“精忠报国”这一伟大的信念,岳飞终于成为一代英雄,为后人敬仰。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岳飞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