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下一句。
意思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自——《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字词解释:可:能够,可以。以:用来。攻:琢磨。他:别的。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可以借鉴的东西。
扩展资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近义词:三人行必有我师。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比喻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可供学习、效法的对象。
出自——春秋战国孔子及弟子《论语·述而》。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他山之石是什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有软硬之分,就硬玉而言,可攻之石,必为宝石级的,或为顶级金刚石也。
他山之石是什么意思?
意为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出自出自周代《诗经·小雅·鹤鸣》原文如下: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这是成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出处,常用来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对于此诗的背景,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说:“《鹤鸣》,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
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方玉润认为此诗是“讽宣王求贤山林也”。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诗·小雅·鹤鸣
它山之石是什么意思?
词 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发 音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
释 义 攻:琢磨。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 处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示 例 感公虚己下问,且自念~。
★明·海瑞《启熊镜湖军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词源于《诗·小雅·鹤鸣》。表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
邵雍是北宋鸿儒,一代易学大师。他认为在修身处世方面同样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砺石,把品行高尚的人比作美玉。因为要成就美玉必然需要经过砺石的琢磨才行,以此看来,所谓的侵犯欺凌就成为了使自己磨炼成为“美玉”的好事。
邵雍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释道(译文):玉,是温润的物品,如果用两块玉石来互相琢磨,肯定磨不成美玉。必须得用粗糙的砺石,这样才能磨出美玉。
他山之石指啥?
他山之石_成语解释
【拼音】:tā shān zhī shí
【释义】: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语出《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自】战国·孔子《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例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国的先进经验,我们也可以学习和借鉴。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前车之鉴
【解释】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出自】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前面的车子翻倒,后面的车子要引以为戒。
【示例】我们要把一次事故作为前车之鉴,避免再次发生。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劝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