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率教:这读音这样读
如下:(普通话拼音读法)
赵(zhào)率(lǜ)教(jiào)
拼音:是汉字读音的一种注音方法,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
明朝总兵赵率教,真的是能够改变袁崇焕命运的人吗?
公元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大军在大汗皇太极的亲自率领下首次杀进关内劫掠,这场战役史称“己巳之变”,持续数月的战役过程中,明朝先后损失了两位比较擅长指挥骑兵野战的大将,分别是在遵化城下战死的赵率教和在北京城下战死的满桂。本文主要说说赵率教,他是此次战役中最先阵亡的明朝总兵级别的高级将领,而且是全军数千骑兵一起阵亡。
赵率教是当时明军中少有的能和后金军队野战的将领,清朝所修撰的《明史》中将他和满桂并列,评价颇高,言明赵率教和满桂才是后金军队的威胁: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二人既殁,益无能办东事者。 《明史·赵率教传》
“己巳之变”中,赵率教所部是最先率军驰援关内的,但因为友军的不信任,赵率教部在连续行军之后,驻守三屯营的总兵朱国彦(后自杀殉国)
拒绝其部入关,赵率教被迫率部赶往临近的遵化,在遵化城下被皇太极之弟阿济格率领的大军包围,激战后,赵率教本人及所部四千余骑兵(也有说是六千)全部战死:明年,大清兵由大安口南下。率教驰援,三昼夜抵三屯营。总兵朱国彦不令入,遂策马而西。十一月四日战于遵化,中流矢阵亡,一军尽殁。《明史·赵率教传》
辽东军团(历史上并没有关宁军这个称号,本文统一以辽东军团代称)
中最精锐的骑兵部队,赵率教部全军覆没对于明军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而且没有了能阻拦后金军队前进的威胁后,后金军队终于在袁崇焕指挥的大军到来之前攻破遵化城,并从此地杀到北京城下,袁崇焕也因此次后金军队入侵被崇祯皇帝处死。
崇祯皇帝给袁崇焕定下的罪状中有一条“纵敌长驱”其实就始于赵率教战死的这一战,赵率教部如果能够进入到三屯营或遵化城而不被后金军队围歼,后金军队就无法短时间内攻破这两处要隘,那么袁崇焕的大军就有可能拦截住后金大军,至少是能拦住后金军队的部分主力,逼迫后金军队来遵化地域和袁崇焕的辽东军团决战。
当然,也不排除后金军队借机和袁崇焕的辽东军团会战。皇太极放弃入关,但能在野战中拼掉辽东军团主力也是一大收获,反过来也有可能是被辽东军团击败。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战场还限制北京城的主防线之外,袁崇焕就有可能翻身。可惜,赵率教被猪队友朱国彦坑死,后金军队顺利入关,而袁崇焕的命运也从后金大军杀到北京城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明军在整个“己巳之变”中战死的军队何止数万,但赵率教的这几千人是最能影响战局的,现在有好多分析说赵率教是袁崇焕坑死的,这个观点不太对,不对的是袁崇焕不会故意去陷害赵率教,因为当时最有希望拦住后金军队的就是赵率教部,而且赵率教本来就是袁崇焕比较倚重的将领。
从《明史》中关于赵率教的生平来看,他原是陕西边兵,并不是祖大寿、吴襄(吴三桂之父)那样的辽东本地土著,因此调到辽东后肯定是要被本地武将集团打压,故而他只能是依赖主政的文官集团的重用和提拔,他入辽后分别得到了袁应泰、孙承宗等东林党人的重用和提拔,孙承宗还救过赵率教的命:
蒙古虎墩兔素为总督王象乾所抚。其部下抽扣儿者,善为盗,率教捕斩四人。招抚佥事万有孚与率教有隙,遂以故败款事诉之象乾。象乾告兵部尚书董汉儒,将斩之,赖承宗贻书汉儒,得不死。《明史·赵率教传》
而袁崇焕和孙承宗同为东林党一系,先后提拔、举荐袁崇焕的除了孙承宗还有侯恂、钱龙锡等东林党人,因此,袁崇焕是有理由重用本就是东林党人赞赏的赵率教。另外,赵率教和满桂曾因争夺军功有很深的矛盾,袁崇焕恰恰也和满桂不和,这也是袁崇焕愿意重用和满桂齐名的赵率教的原因,满桂野战厉害,但不能为袁崇焕所用,赵率教正好是能替代满桂的最佳人选:时满桂守宁远,亦有盛名,与率教深相得。及宁远被围,率教遣一都司、四守备东援。桂恶其稽缓,拒不纳,以袁崇焕言,乃令入。既解围,率教欲分功。桂不许,且责其不亲援,两人遂有隙。中朝闻之,下敕戒谕。而桂又与崇焕不和。乃召还桂,令率教尽统关内外兵,移镇宁远。《明史·赵率教传》
袁崇焕是名掌控欲相当强的主帅,毛文龙这个级别的将军不服管,他都说杀就杀,能让赵率教率领精锐骑兵并独镇一方就证明一定是可用的心腹,因此,袁崇焕绝对不会去陷害赵率教。
根据《明史》的记载,赵率教所部在“己巳之变”发生时的驻防地是山海关以内的永平(赵率教本人当时在山海关),并且兼辖蓟镇八路。
他的防区离后金预备入关的地方最近,而且后金攻打的喜峰口和遵化等关隘正好是在他兼管的防区之内,所以他在得到后金入侵的消息后是马上就率部入援,从距离上来说,朝廷求援的圣旨也应该是赵率教先知道,袁崇焕后来给崇祯皇帝的申诉状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臣於十月二十九日在中夜所,一闻蓟警即发援兵。而赵率教於臣牌未到之先奉旨坐调即行,臣即以行兵方畧遣游击王良臣驰书往谕,令其无轻视敌,孰知率教急於救遵,三昼夜驰三百五十里至三屯营,而縂兵朱国彦不容入城,遂纵马向遵,中途大战,遇伏中箭坠马而死。《崇祯长编》
因此,赵率教率部出击去拦截后金军队是在袁崇焕还不知道后金入关之前,前后估计也就几天的时间,袁崇焕只来得及提醒赵率教要小心,在这之后,赵率教和袁崇焕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联系,所以赵率教部的全军阵亡和袁崇焕的临阵指挥关系不大。
不过所谓的“纵敌长驱”这个罪状袁崇焕还是跑不掉的,满清大军绕道入关,数万军队从袁崇焕的防区对面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打到袁崇焕背后的长城下他才收到消息,而且是大后方北京城里的崇祯给他下圣旨要求援救,这个责任袁崇焕怎么反驳?
袁崇焕是辽东整个最前线防御后金的主帅,他重点防范的数万后金大军突然从他眼皮子底下消失了,他哪能逃脱得掉责任?袁崇焕的情报工作做得实在是太差,往坏的方面说,后金绕道的这十几天,前线应该是很安静的,但袁崇焕估计都没敢派出探马去后金的地界打探情况,要到朝廷派人求救他才知道后金军队跑到身后去了。
情报缺失导致的后果就是袁崇焕无法准确判断满清的进军路线,提醒赵率教要小心也只能下一个笼统的命令,比如限时截住后金军队、小心谨慎等等,结果就是赵率教按照最近路线往遵化附近赶,然后一头扎进满清的包围圈,在这个上面,袁崇焕是要负领导责任的,赵率教虽然已经换防到关内,但也还是在袁崇焕的指挥系统下。
后金军队入侵后,崇祯皇帝的底线大概就是不要让后金大军杀到北京城下,否则明朝中央的威望将大受打击,骨子里刚烈无比又是刚刚继位的崇祯皇帝无法容忍这一切,后金军队杀到北京城下之前,崇祯还是寄望于袁崇焕能拦住敌军,且下圣旨命令“兵部各路援兵俱令听督师袁崇焕调度”。
但袁崇焕显然让他失望了,整个后金入关的过程中,大概也就遵化城下和赵率教部有过殊死一搏,其后所遇关隘基本上都是轻松攻破和绕过。河北平原极其适合骑兵纵横,袁崇焕率部一直在后金军队后面追,直到后金大军杀到北京城下也没能拦截住。唯一有机会的也就是赵率教因为距离近赶到遵化城下的那一次,可是被猪队友朱国彦坑了,赵率教部被拒绝入城,然后中伏全军覆没,后金军再无阻碍的长驱直入,袁崇焕事后背上“纵敌长驱”的罪过。
袁崇焕手下的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最终结局怎样?
赵率教战死于北京城下,祖大寿降清后老死,何可纲不降清被大寿绑出锦州城外斩首!
都是好汉!
赵率教的人物生平
赵率教祖籍河北蓟阳,高祖父赵升迁居靖虏卫,任指挥佥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率教中武进士,任甘州都司,后因功多有委用,历任碾伯营游击、靖虏卫参将、延绥参将。后来因被人弹劾而被罢官。在努尔哈赤起兵攻打明朝辽东地区后,明朝发布诏书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因此赵率教率众随叔祖赵梦麟出征,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拔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被后金军攻破,赵率教潜逃,侥幸免于死罪。 天启二年(1622年),后金军攻广宁,同时占据关外四十余城。巡抚王化贞放弃广宁,把关外的城镇都撤退干净了。赵率教向经略王在晋申请,表示他愿意去收复前屯卫城,就带领三十八个家丁去了。蒙古兵当时占据着这片地盘,率教不敢贸然进去,走到中前所就停下了。那年,游击鲁之甲遵照枢辅孙承宗的命令,解救了六千口难民,到前屯安置,把蒙古人全部驱逐到郊外。
赵率教才进入前屯卫城,把难民编排成部队,修缮城墙,注意侦察敌情,军府因此大致建立起来。后来孙承宗命偏裨小将陈练率领川、湖士兵来帮助他,前屯卫城的防御力量才巩固了。赵率教所召募的流亡百姓有五六万之多,从其中选择年轻力壮的编入军队,都进行了军事训练。余下的分给耕牛、种子,大力进行屯田,赵率教亲自督促、示范,以致手脚上面都长了月强子。孙承宗出关到此视察时非常高兴,把自己所乘坐的车子赠给率教了。 蒙古虎墩兔一向接受总督王象乾的抚治,他的部下有个叫抽扣儿的,喜欢偷盗抢劫,赵率教捕杀了他们四个人。招抚佥事万有孚和赵率教有矛盾,就把过去赵率教败逃的事向王象乾讲了。王象乾又告诉了兵部尚书董汉儒,打算把赵率教给斩了,全靠孙承宗写信给董汉儒替他讲情,赵率教才得以不死。
当时孙承宗把关内外划分为五部,让马世龙、王世钦、尤世禄守卫中、左、右部,让率教与副将孙谏守卫前、后部,每部兵力各一万五千人。率教仍驻在前屯。
天启四年(1624年)九月,孙承宗向朝廷宣扬了他的功绩,朝廷就提拔赵率教当了都督佥事,加衔总兵。
天启五年(1625年)冬季,孙承宗调离,高第来接任,对各部将领有很多调换。赵率教赔着小心侍候高第,高第也信用他。 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蒙古因为宁远被后金军包围,乘机进犯平川、三山堡。率教带兵抗击,斩一百多首级,夺取马匹二百,把蒙古兵追赶到高台堡才回来。捷报送上后,天启帝朱由校非常高兴,立即提拔他为都督同知,实际上的总兵官,让他接替杨麒镇守山海关。不久评定功绩时又升为右都督,世荫本卫副千户。当时满桂驻守宁远,名声也很大,跟赵率教很要好。等到宁远被围困,率教派一名都司、四名守备前来援助。满桂嫌他们拖延时间来晚了,拒绝让他们入城,因为袁崇焕从旁解劝,才放他们进来。宁远之围解除后,率教想分享战功,满桂不答应,并且责怪他不亲自来助战,两个人从此产生了矛盾。朝廷得知后,曾下诏警告了他们。而满桂后来又跟崇焕不和,朝廷于是把满桂召回,让率教统领关内外的全部兵力,移驻宁远。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后金南征朝鲜。赵率教统兵进驻三岔河作为牵制,最后没有效果。三月,袁崇焕打算修建锦州、大凌河、中左所三城,试图逐渐收复失地。赵率教奉令移驻锦州保卫工程建设,又升官做了左都督。五月,后金包围了锦州,率教与宦官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环城固守,发射大炮,死伤了不少后金兵。双方相持了二十四天,后金的包围才解除。当时满桂也在宁远立了大功,因此当时称为“宁锦大捷”。魏忠贤等人因此受到了重赏。率教也加官为太子少傅,荫封子孙为锦衣千户,世袭。 崇祯元年(1628年)八月,赵率教移驻永平,兼辖蓟镇八路。过一个月,挂平辽将军的大印,又移驻到山海关大门口来。
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由大安口南下,率教策马西行,三昼夜就进抵三屯营。总兵官朱国彦不肯放他进来,率教只好策马而西。十一月四日在遵化开战时,赵率教被飞来的箭射中身亡,全军覆没。失去救兵的遵化城陷落,士兵投降,巡抚也死于乱军之中。
崇祯帝朱由检听说后极为伤心,给率教进行了丧葬仪式,并建立祠堂公祭。
《明史·赵率教传》译文
赵率教,陕西人。万历年间,他做过延绥参将,屡建战功。后来受人弹劾,被罢了官。辽东战事紧急,朝廷发布诏书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率教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升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天启元年(1621),辽阳被打下,率教偷跑了,罪当处死,却侥幸获免。第二年,王化贞放弃广宁,把关外的城镇都撤退干净了。率教向经略王在晋申请,表示他愿意去收复前屯卫城,就带领三十八个家丁去了。蒙古兵当时占据着这片地盘,率教不敢贸然进去,走到中前所就停下了。那年,游击鲁之甲遵照枢辅孙承宗的命令,解救了六千口难民,到前屯安置,把蒙古人全部驱逐到郊外。率教才进入前屯卫城,把难民编排成部队,修缮城墙,注意侦察敌情,军府因此大致建立起来。后来承宗命偏裨小将陈练率领川、湖士兵来帮助他,前屯卫城的防御力量才巩固了。率教所召募的流亡百姓有五六万之多,从其中选择年轻力壮的编入军队,都进行了军事训练。余下的分给耕牛、种子,大力进行屯田,率教亲自督促、示范,以致手脚上面都长了月强子。承宗出关到此视察时非常高兴,把自己所乘坐的车子赠给率教了。
蒙古虎墩兔一向接受总督王象乾的抚治,他的部下有个叫抽扣儿的,喜欢偷盗抢劫,率教捕杀了他们四个人。招抚佥事万有孚和率教有矛盾,就把过去率教败逃的事向象乾讲了。象乾又告诉了兵部尚书董汉儒,打算把率教给斩了,全靠承宗写信给汉儒替他讲情,率教才得以不死。
当时承宗把关内外划分为五部,让马世龙、王世钦、尤世禄守卫中、左、右部,让率教与副将孙谏守卫前、后部,每部兵力各一万五千人。率教仍驻在前屯。四年九月,承宗向朝廷宣扬了他的功绩,朝廷就提拔率教当了都督佥事,加衔总兵。五年冬季,承宗调离,高第来接任,对各部将领有很多调换。率教赔着小心侍候高第,高第也信用他。
六年二月,蒙古因为宁远被大清兵包围,乘机进犯平川、三山堡。率教带兵抗击,斩敌一百多首级,夺取马匹二百,把蒙古兵追赶到高台堡才回来。捷报送上后,熹宗皇帝非常高兴,立即提拔他为都督同知,实际上的总兵官,让他接替杨麒镇守山海关。不久评定功绩时又升为右都督,世荫本卫副千户。当时满桂驻守宁远,名声也很大,跟率教很要好。等到宁远被围困,率教派一名都司、四名守备前来援助。满桂嫌他们拖延时间来晚了,拒绝让他们入城,因为袁崇焕从旁解劝,才放他们进来。宁远之围解除后,率教想分享战功,满桂不答应,并且责怪他不亲自来助战,两个人从此产生了矛盾。朝廷得知后,曾下诏警告了他们。而满桂后来又跟崇焕不和,朝廷于是把满桂召回,让率教统领关内外的全部兵力,移驻宁远。
七年(1627)正月,大清部队南征朝鲜。率教统兵进驻三岔河作为牵制,最后没有效果。三月,崇焕打算修建锦州、大凌河、中左所三城,试图逐渐收复失地。率教奉令移驻锦州保卫工程建设,又升官做了左都督。五月,大清兵包围了锦州,率教与宦官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环城固守,发射大炮,死伤了不少清兵。双方相持了二十四天,大清兵的包围才解除。当时满桂也在宁远立了大功,因此当时称为“宁锦大捷”。魏忠贤等人因此受到了重赏。率教也加官为太子少傅,荫封子孙为锦衣千户,世袭。
崇祯元年(1628)八月,率教移驻永平,兼辖蓟镇八路。过一个月,挂平辽将军的大印,又移驻到山海关大门口来。第二年,大清兵由大安口南下,率教策马西行,三昼夜就进抵三屯营。总兵官朱国彦不肯放他进来,率教只好策马而西。十一月四日在遵化开战时,率教被飞来的箭射中身亡,全军覆灭了。庄烈帝听说后极为伤心,给率教进行了丧葬仪式,并建立祠堂公祭。
率教作为一名战将,他廉洁、勇猛,待人厚道,勤身奉公,劳而不懈,和满桂一起被人看作良将。他们两个人死后,更加没有能办理辽东战事的人了。
明山海关最后一任总兵
杨麒,明朝末年历任固原总兵、山海关总兵、辽东巡抚。 公元1629年 明思宗崇祯二年十一月,因辽东战事吃紧,诏天下镇巡官勤王。延绥吴自勉、宁夏尤世禄、甘肃杨嘉模、固原总兵杨麒、临洮王承恩等五镇总兵官前往。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领十万精兵围攻宁远。辽东经略高第、山海关总兵杨麒拥兵拥兵11万人于山海关,却不发一兵救援。独由袁从焕率领很少的兵力坚守一座孤城,英勇抗敌。然而,没过几天,后金兵久攻不破,解除了对宁远的包围,袁崇焕传报捷到北京。 与宁远之战同时进行的觉华岛之战,明军却败得一塌糊涂。后金兵开始解除对宁远的包围时,分了几万兵去夺取觉华岛,杀了参将金冠等及军民数万人。袁崇焕正在修复城池,没有兵力去救援。高第、杨麟在山海关镇守,不去救援觉华岛,且多有折磨侮辱各将官之事,将官全都涣散了。高第对杨麒就像对偏裨将校一样,杨麒谒见,被高第手下的士兵侮辱。到这时因为失于援救,高第、杨麒都被削去官职,而任命王之臣代替高第,赵率教代替杨麒。被削官的杨麟回到西北。 1643年11月李自成部将贺锦西进,21日占领兰州,明朝卸任总兵杨麒父子缚肃王来献,贺锦处死了肃王,也也处死了杨麒父子%D%A补充:%D%A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身高约合现今1.73米,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曾在北京短暂逗留,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吴伟业称其为“白皙通候最少年”。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D%A补充:%D%A从北京保卫战之后一段时间是孙承宗守的,后来大凌河筑城失败被弹劾,看情形不对坚决请辞,在那之后好像就没有辽东经略,督师之类的文官领导了 明少师文华殿大学士高阳孙文忠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明光宗常洛、熹宗由校的老师,京城的保卫者,忠贞的爱国者。青年时代就对军事有着浓厚兴趣。在边境教书时,“杖剑游塞下,从飞狐(河北涞源北飞狐关)、拒马间直走白登(山西大同东)。又从纥干(山西大同东纥真山)、青波(河北清河)故道南下,结纳其豪杰,与戍将老卒,周行边垒,访问要害阨塞,相与解裘马,贳酒高歌。用是以晓畅虏情,通知边事本末”。%D%A补充:%D%A 柴国柱(1568年一1625年),字擎霄,号峨峰,周世宗柴荣皇帝后裔,宁夏西宁卫清水堡人,就是现在大通县景阳乡人,是明代名将。祖上是山东聊城人,明初屯戍西宁,因军功官升千户,至柴伯林时只承袭了百户的职位,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柴国柱,次子柴国栋。这兄弟二人幼年丧父,由半生守寡但善良坚强的母亲抚养成人。 满桂(?—1630年),蒙古族,明代宣府(今张家口宣化)人。《明史》有传。满桂从小练习骑射,入伍后以功先后任总旗、百户、守备。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大战,明军大败,军中举荐一批懂得用兵的青年将领,首先推荐的就是满桂。于是派他移守黄土岭,后升为石塘路游击、喜峰口参将。 天启二年(1622年),大学士孙承宗巡视边境,满桂前去拜谒。孙承宗看他身形剽悍,又懂军事,十分惊奇。等到孙承宗镇守山海关时,就擢升满桂为副总兵,总领中军之事。第二年,孙承宗与众将领商议出关修复宁远工事,袁崇焕、茅元仪都推荐满桂,他到了宁远,与袁崇焕同心协力修筑城池,宁远一时成了军事重镇。当时蒙古部落在宁远东面驻扎放牧,辽东前来归附的人们都遭到劫掠,孙承宗感到忧虑。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孙承宗派遣满桂与总兵尤世禄在大凌河进击蒙古部落,诸部落纷纷逃离,于是宁远东面得到安宁。原来,宁远城内外一片荒凉,在满桂的治理下,也渐渐发展到5万多家军民屯田耕种,甚至远至50里以外地区。满桂因此被擢升为都督佥事,加总兵官衔。 赵率教(1569—1629),字希龙,号明善,明末将领,以抗清闻名。祖籍河北蓟阳,高祖父赵升迁居靖虏卫,任指挥佥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率教中武进士,任甘州都司,后因功多有委用,历任碾伯营游击、靖虏卫参将、延绥参将。 袁崇焕手下大将赵率教原本是个极其滑头的人,早在袁崇焕主管辽东军事以前,赵率教是主帅袁应泰的中军(参谋长)。努尔哈赤进攻辽阳,袁应泰是不懂军事的文官,这个战役指挥得一塌胡涂。清军攻破辽阳,袁应泰殉难,赵率教却偷偷逃走了,论法当斩,不知如何得以幸免,想来是贿赂了上官。 这样一个人,袁崇焕对他确是真切的关怀与保护,同时赵率教耳濡目染袁崇焕一腔热血,顶着各方压力,早将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孤独并执著的经营着辽东防线,想必也颇受感染。到了锦州大战时,他突然之间似乎变了一个人,率兵奋勇死战,和皇太极部下的精兵大战三场,胜了三场,小战二十五场,也是每战都胜。最后在北京保卫战中牺牲,笑卧沙场。 后金军入侵辽东,率教倾家资招募勇士,随叔祖赵梦麟出征。率教被敌围困,力战得以脱身,以军功升为副总兵,掌中军驻辽阳。天启元年(1621),清军大举进攻,率教见众寡悬殊,势不可挡,自领兵潜逃,因得孙承宗相救,幸获赦免。次年,王化贞放弃广宁城,逃往关内,关外之城尽为无人防守之空城。率教带领家丁三十八人前往,收复前屯卫城,至中前所屯兵据守,招抚关外流民五六万口,令壮者从军,弱者屯垦,军威复振。四年后,率教升任都督佥事,加授部兵衔。六年二月,后金兵扰平川、三山堡。按察使袁崇焕命率教统兵出击,斩敌获胜,升都督同知,实授总兵官,镇守山海关。七年三月,移镇锦州,任左都督。五月,后金兵合围锦州,率教据城固守,并发火炮击之,后金兵伤亡惨重。坚守24天,后金兵败退。 朝廷封率教为太子少傅,世袭锦衣千户。崇祯元年(1628)八月,率教移师驻守永平,兼辖蓟镇,统领八路兵马。九月,奉命再守山海关,授平辽将军。二年,清兵自大安口南下,率教统兵四千驰援,十一月,与清兵战于遵化,寡不敌众,中流矢以身殉国,享年六十,率教所部全军阵亡。帝闻痛悼,赠太子太师,立祠奉祭。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 赵率教文武双全,忠义贯日,在戎马倥偬之际,亦著书立言,有《复辽私议》、《平辽奏稿》、《挥尘兵法》、《投戈随笔》等著作留世。 %D%A补充:%D%A 李如桢,名将李成梁第三子。由父荫为指挥使,万历四十七年(1619),辽东已危在旦夕,朝廷无镇辽将军可派,有大臣建议以李氏旧威,派李如桢为镇辽总兵官。初守铁岭,后屯沈阳。当年,清军攻铁岭,其拥兵不援,致铁岭失陷,其被罢官。天启初(1621)下狱论死,崇祯四年,崇祯皇帝念李成梁勋绩,特免死从军。戚继光(1528-11-12-1588-01-05)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 隆庆初年,"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乃召之。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这样戚继光再次来到他年轻时曾经戍守之地,直到万历十一年被调往广东。这十几年时间,他为明朝长城防御体系的最终完善以及抵制蒙古族入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修建长城 明朝为加强北方防务,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分别驻有重兵,称之为九边或九镇,每镇均设有总兵官管辖。蓟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拱卫京师,是九镇中最重要的一镇。戚继光为蓟镇总兵官。 蓟镇长城最早修建于明朝初期,"洪武六年,命大将军徐达等备山西、北平边,谕令各上方略。从淮安侯华云龙言,自永平、蓟州、密云迤西二千余里,关隘百二十又九,皆置戍守"。"洪武十四年徐达发燕石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宁、界岭等三十二关"。虽然到弘治、嘉靖年间长城也都有所修筑,但过于简单。真正大规模的修筑则从隆庆至万历初由戚继光完成的。 戚继光修建的长城由城墙、敌台、墙台、烽火台、关城等几部分组成。他巡行塞上,经过仔细考察,认为这些边墙不仅低薄,而且颓废较多,根本无法阻遏蒙古人的武装袭击。而且在旧长城线上虽有一些砖石小台,但这种小台彼此之间毫无联系,既不能掩蔽士卒,又没有地方贮存军火器具,敌军只要登高发矢,台上守军就很难固守,不利于战斗。于是他上疏言道:"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达。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于是自隆庆三年起,开始了艰巨的修墙、筑台工程,戚继光亲自监工,对工程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他将城墙分为一、二、三等,双侧包砖城墙为一等边墙,单侧包砖城墙为二等边墙,石城为三等边墙,要冲地段一律包砖,严禁任何偷工减料现象。在城墙垛口下的宇墙上以一定的距离及地势情况设置了望孔、射孔,有些地段在外侧城墙筑有雷石凹槽溜道,大大加强了防卫能力。 在加固城墙的同时,又修建空心敌台。所谓空心敌台分为三层:基座、中空及顶部楼橹。在戚继光所著《练兵杂纪》中对空心敌台有这样的记载:"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四、五十步,或二百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造台法:下筑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中间空豁,四面箭窗,上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每台百总一名,专管调度攻打。" 墙台是齐墙而建的平台,上面也可以放置军械、粮草等物品,并且可以协助敌台攻击来犯的近敌。烽火台与敌台密切配合,形成一定的传烽路线,一遇敌情,举烽鸣烟放炮,迅速地把情况传递到蓟镇防线。而关隘处建筑的城堡,在战时守兵登城打仗,平时则可在城门设卡盘查过往行人。一时间在东起山海关,西到居庸关的两千里防线上,长城随着地势蜿蜒起伏,加之疏密分布的敌台、烽火台、关城等建筑,高下相间,蔚为壮观。还有袁崇焕等...%D%A
赵率教是如何从人见人恨的赵跑跑,变为名震天下的悍将?
率教作为一名战将,他廉洁、勇猛,待人厚道,勤身奉公,劳而不懈,和满桂一起被人看作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