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中国是一个逐步摆脱贫困,逐步走向富裕的国家;
3.中国是一个发展还很不平衡的国家;
4.中国是一个对人民负责任的国家;
5.中国是一个在国际上讲信誉的国家;
6.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7.中国是一个热情友好、与人为善、以邻为伴、友好相处的国家;
8.中国是一个积极推进和平发展、和谐共享的国家;
9.中国是一个积极吸借鉴收人类发展进步经验,不断改革,自主创新的国家;
10.中国是一个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共享发展的国家.这就是中国的国家基本形象.中国的发展也必将为世界的国家或地区所借鉴.
中国到底是怎样的“大国”形象
■塑造繁荣发展进步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致力于全面进步;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富裕程度不断提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塑造改革创新进取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发展;以创新带动发展,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体制,创新发展方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各项事业保持旺盛发展势头,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充满生机活力,人民精神风貌昂扬向上.
■塑造民主法治公正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塑造文明开放现代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是人类文明古国,曾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坚持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中国与世界相联系,既继承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又广泛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不断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开放意识、改革精神和现代观念,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塑造和平和谐稳定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宽阔视野和世界眼光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经验,树立全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团结和睦、稳定有序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致力于与各国一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塑造谦虚包容自信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虚心对待已经取得的发展成绩,清醒认识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勇敢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坚持民主、平等,不歧视小国弱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坚持文明多样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广泛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塑造团结友爱自强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向心力,有着同心同德、互助互爱、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有着不畏艰险、共克时艰、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有着扶危共济、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人文精神,有着诚实守信、讲究公德、遵纪守法的优良品格.
■塑造合作共赢负责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负责任的作用;与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共同解决各种问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国家形象的内涵
在国家影响的塑造中,首先是作为国家政治代表的政府理念、制度和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各种机构、团体、企业和社会民众也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有重要作用;此外,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等等都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总体上来看,被新闻媒介反映出来的政府、机构、企业和公民的行为,与国家形象的关联最直接。国家形象首先是以媒介对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客观反映”为基础的。通过媒介反映出来的一个国家是否开放、自由、民主、富强,该国的社会是否公平、正义,该国的民众是否诚信、正直、善良、宽容、博大,是国家形象最重要的基础。因此,新闻媒介的报道,特别是具备“客观性”、“平衡性”的报道,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公开透明,都体现了新闻媒介塑造国家形象的硬功能。
相对而言,通过虚构的文学艺术所反映的国家形象,其影响力明显更软,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文化的“软形象”。这种软,使文化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体现了一种“上善若水”的包容、浸染、渗透的软性功能。这种影响,更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具有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中国的功夫文化、茶文化、餐饮文化,以及中国的京剧、民俗、民间文化等等,都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塑造手段。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一个文化事件,它的华丽、丰富、恢弘,特别是对中国“和”文化精神以及中国与时俱变的民族精神的阐释,对于塑造一个文明灿烂、文化独特、开放改革、求新求变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不仅惊动了世界,而且也使一些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比较负面的人改变了看法。
因而,文化,不是用当下发生的事件来塑造国家形象而是以所传达的文化来建构国家形象。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好莱坞,美国的国家形象怎么可能具有现在这样的世界影响力;而我们也可以理解,当美国政府奉行单边政策,在全球穷兵黩武的时候,美国发达的文化仍然改变不了美国形象在全球的下降。一个国家的实体形象与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其实正是国家形象的两轮,一硬一软、缺一不可,一损俱损,一荣未必俱荣。
什么是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
国家形象的介绍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美国政治学家布丁(Boulding, K.E.)观点)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品牌形象也越来越重要。2012年底,察哈尔协会、中国外文局联合发布了《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下称《报告》)。调查以“中国的海外形象”为核心,选取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南非6个海外国家的受众为调查样本,涉及外交、国民、品牌形象等方面,调查显示,超过三成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人是“幸福的”。 《报告》显示,70%以上的海外受访者表示对中国有所了解。在外交形象方面,中国“和平”“中立”的形象在发展中国家民众中的接受度更高。在印度和马来西亚,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认同“中国的崛起不会影响世界和平”的说法。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这三个发达国家的受访者对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中的影响和作用仍持相对审慎和观望的态度。 《报告》显示,超过30%的受访者表示该宣传片给他们留下了“中国有很多人才”、“中国发展得很好”“中国人很自信”的印象。1另外,《国家形象》也是一部电视剧。
什么是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就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雨印象。
形象好对国家的各方面都好,例如:出口贸易等。
如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作为反映在媒介和人们心理中的对于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其中既包含着对于国家的认识,同时也包含着理性评价和感性态度,“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进程中,“国家形象”已经并仍将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每一个中国人必然遭遇的现实问题。国家形象,既包含特定国家在国内的形象也包括其国际形象,在全球信息和市场流通的前提下,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之间往往互相参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仅深刻地影响到本民族每个个体对于国家共同体的认知、认同,从而影响到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而且也复杂地影响到其他国家和民族对于中国政府、民众以及所有中国的精神信息和物质产品的接受和评价,从而影响并决定着中国和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 国家形象,作为一种主观印象,实际上构成了人们对于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心理预设。负面的国家形象,会使人们对这个国家及其民众的所有相关信息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带有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敌对性、排斥性和刻板印象;而正面的国家形象则往往使人愿意用更理解、更亲和、更接纳的方式对待该国及其民众的信息和行为。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对人们认识和评价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正面预设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