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李愔:母亲是隋炀帝女儿杨妃。653年(永徽四年),因"房遗爱谋反案“牵连到其同母亲兄吴王李恪,连坐,废为庶人,流放巴州,667年(乾封二年),死于流配地巴州。670年(咸亨元年),唐朝廷恢复李愔的爵位和封地,赠益州大都督,让他陪葬昭陵,谥号“悼”。
李愔的人物生平
毕业学校及学历: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学士;
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研究生课程班
专业方向及擅长领域:
视唱练耳教学
主要专业技术工作经历
1984年7月至1987年7月安徽滁州师范学院任教;
1987年7月至1993年5月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任教;
1993年5月至今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任教。
李世民为什么讨厌李愔?原因是什么呢?
现在的人们的都知道,我们是不能近亲结婚的,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会生出大脑或者身体不正常的孩子,所以现在近亲结婚还被写进了法律,明令禁止。但是在古代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这个意识啊,他们还会认为近亲结婚是亲上加亲,所以近亲结婚的现象在古代还是很常见的。李世民就娶了自己的表妹为妃子,还生下了两个儿子,李恪和李愔,那他们两个的智商是正常的吗?
我们先来说一下大儿子李恪这个人,他非但不是弱智,还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个人,这让得李世民非常看重他,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儿子谁不喜欢呢,李世民甚至还想越过皇后生的儿子直接把李恪立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是最后由于大臣们的反对才不得不罢休。
至于李恪的弟弟李愔,他的脑子就不大好使了,他不是弱智,但是却总是做出一些愚蠢至极的事情来,李愔被封为岐州的刺史,要到岐州去上任,但是他到了岐州,并没有好好地管理,而是突然把当时岐州的县令给打了,这个县令是由李世民任命的,所以他就去向李世民打小报告,说你儿子把我打了,这不是没把你放在眼里吗?
这还没完,在打完县令之后,李愔又惹祸了,他和别人去打猎,但是他没有去深山老林,而是直接去庄稼地里面去打,这不是把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糟蹋了吗?所以李愔又被告状了。李世民看到自己的这个儿子居然这么不争气,很生气,于是把他贬到了其他地方。
后来李世民在去世前的时候,又把李愔提拔了上来,只是他一点都不珍惜,还想着继续去庄稼地里打猎,这个时候有一个典军叫杨道,他想阻止李愔的行为,但是又被李愔给打了。这个时候的皇帝已经是李治了,李治一听说这个李愔又在搞事情,于是叫来自己的叔叔,说这个李愔总是这样,实在是太过分,于是最后商量着又把李愔给贬了,还叫皇叔去管一下他。后来的李愔受到哥哥李恪的牵连被撤掉官职,最后死得不明不白。
都说近亲结婚是会生出弱智的,李恪也许是个例外,毕竟他这么聪明,但是这句话放在李愔身上还是很贴切的,他这样三番四次挑战统治者的底线,真的是傻到家了。
李愔的人物生平
李愔具体的出生年月不祥,但是其生年的上下限可以判断。现已知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生于武德三年(620年),又根据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墓志所载其死于武后垂拱二年(686年),死时六十二岁 可知,李贞生于武德七年(624年)。李愔是太宗第六子,故其乃李泰之弟,李贞之兄,其生年应在620年-624年之间。
考虑到李愔上还有一兄,即太宗第五子齐王李祐;下还有一弟,即太宗地七子蒋王李恽,故其生年当于621年、622年、623年三年可能性最高。 贞观五年(631年),李愔晋封梁王 ,与郯王、汉王、申王、晋王、江王、代王六王同封;贞观七年(633年),李愔被授于襄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襄阳),之官情况不明;贞观十年(636年),太宗意欲广制封建,于是改封其为蜀王 ,授益州都督(治所在今四川成都),世袭并到任;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在洛阳时,改授李愔夏州都督(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红搀界公社白城子),但是未让他之官 ,而是让刘兰为其长史,代为出牧;李愔当时,亦应在洛阳陪驾。
贞观十三年(639年),太宗罢世袭诏,赐其实封八百户,授岐州刺史(治所在今陕西宝鸡附近)。期间,李愔因游猎无度、殴打官员而被弹劾,太宗屡教,但其不思悔改,太宗于是发怒斥责:“禽兽经过调训,可以被人驯服;铁石经过冶炼雕琢,可以做成方圆的器具。而像李愔这样的人,还不如禽兽铁石啊!”削去李愔一半封邑及国官,贬为虢州刺史(治所在今河南灵宝) 。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后,高宗即位,将其实封加满千户。 李愔在虢州,经常打猎,不避庄稼,百姓非常怨恨他。典军杨道整勒马劝谏,李愔拉住他而捶打,十分霸道。永徽元年(650年),李愔为御史大夫李乾祐弹劾,高宗对荆王元景等说:“先帝栉风沐雨,平定四方,远近安宁,四方统一。上天降下灾祸,先帝突然弃我而去。朕继承大业,恐惧的好似用朽索御马,与诸王共忧患,为家为国。蜀王游猎没有节制,侵扰百姓,县令、典军,无罪被罚。阿谀奉承就高兴,违背意愿就发怒,这样做官,怎么共理百姓?历观古来诸王,如果能动遵礼度,则能福泽子孙;如果违反典章,则会很快被诛杀。李愔为司法部门所弹劾,朕我感到很羞辱。”于是贬李愔为黄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唐高宗又召见杨道整慰劳勉励,拜为匡道府折冲都尉,赐绢五十匹 。
永徽四年(653年),因"房遗爱谋反案“牵连到其同母亲兄吴王李恪,连坐,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在今重庆境内)。联系显庆五年(659年)长孙无忌获罪,李恪被初次平反追封郁林王,李愔改封涪陵王亦在当年。但是其此后再无回到长安,直到乾封二年(667年),死于流配地巴州。 咸亨元年(670年),唐朝廷恢复李愔的爵位和封地,赠益州大都督,让他陪葬昭陵,谥号“悼”。
昭陵蜀王愔碑,今已佚,根据著录文献《京兆金石录》、《宝刻从编》等,判断应为咸亨年间立碑。
唐太宗的14个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呢?
大部分都被武则天杀了。因为在权力面前武则天会牺牲一切包括皇子甚至是自己的孩子来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之所以有的皇子还在只是因为他们的笨拙救了他们。
唐太宗的六儿子蜀叫什么?
李愔(?-667年),唐太宗第六子,母隋炀帝女杨妃
李世民的第六个儿子是哪个
第6子李 是个浪荡公子,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