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东吴生、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博涉书史之余,喜学剑走马,研习韬略,养成豪爽侠义的性格。洪武四年(1371),官凤翔同知。张士诚据吴时,知其谋略过人,屡欲招致其幕。然克深恶张之为人,故均拒绝。元末战争四起,社会动荡,克遂杜门谢客,专心诗文书画。
宋克的人物介绍是什么?
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初著名书法家之一。洪武初被选为侍书,后官凤翔同知,卒于任。工诗文,与同里的徐贲、高启、王行等号称“北郭十才子”。亦能画竹石小景。高启《南宫生传》云“克素工草隶逼钟、王”。
宋克的简介
宋克(1327―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与高启等称十友,诗称十才子。洪武初为凤翔同知。素工草隶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并工写竹,虽寸冈尺堑,而千篁万玉,雨叠烟生,萧然无尘俗之气。尝作鸡栖石业条一幅,题语有“艺成不觉自敛手”之句,谓不可复得也。书学急就章,故写竹能妙。尝于试院牍尾用朱笔扫竹,张伯雨有“偶见一枝红石竹”之句,人遂以为朱竹自宋克始。卒年六十一。宋克的书法,在明代颇享盛名,与当时擅长书法的宋璲、宋广合称三宋。
明代墨竹四大家是谁?
宋克、杨维翰、王绂、夏昶合称明代墨竹四大家。
宋克(1327―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与高启等称十友,诗称十才子。
洪武初为凤翔同知。素工草隶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并工写竹,虽寸冈尺堑,而千篁万玉,雨叠烟生,萧然无尘俗之气。尝作鸡栖石业条一幅,题语有“艺成不觉自敛手”之句,谓不可复得也。书学急就章,故写竹能妙。尝于试院牍尾用朱笔扫竹,张伯雨有“偶见一枝红石竹”之句,人遂以为朱竹自宋克始。卒年六十一。宋克的书法,在明代颇享盛名,与当时擅长书法的宋璲、宋广合称三宋。
杨维翰,字子固,号方塘,诸暨人,明朝书画家。
杨维桢之兄,幼从父杨宏学经史诗文,不下楼五年。早年担任郡文学,再改为慈溪校官,晚年担任饶州(今江西上饶)双溪书院山长,卒于任上。善画墨竹,柯九思甚为推崇,誉为“方塘竹”。与宋克、王绂、夏昶合称明代墨竹四大家。著有《艺游略》。
王绂(wángfú),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
夏昶(1388—1470),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昆山人,后人誉其画竹高手。他初姓朱,名昶,后复姓夏,太祖为之更名昶,字仲昭。号自在居士,又号玉峯,江苏昆山人,夏昺弟。画墨竹师王绂,能得其妙,时推第一,名驰绝域,争以金购之。
明清著名书法家三宋二沈
“二沈”指明成祖时期: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同时以书法知名。
“三宋”,是指宋克、宋遂和宋广。三人并皆善书,但并非同里同族,只是都姓宋而已。
宋克在书法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宋克的书法代表作品,有章草书《急就章》、草书进学解草书《唐宋人诗》、楷书《七姬权厝志》等,他的楷书主要学自钟繇,行、草书学王羲之,章草书则专习吴皇象的《急就篇》。帖学书法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复古倾向对他有一定影响。他曾反复临习皇象的章草书和《定武兰亭帖》,但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书法风格。他的楷书端丽清雅,风骨峭劲,行草书稳健婉美,圆转劲利,他的章草书尤为特别,结字修美匀称,笔法劲健挺拔,集中地体现了他的书法艺术特点。在宋克笔下,钟繇八分楷法的古意,古章草书的肥厚朴拙,以及王羲之行草书的流便妍美,都有了新的变化。时代的风尚是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宋克曾跟随元末的饶介学书,危素与饶介同受业于康里子山。《南宫生传》说宋克一生,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壮岁北走中原,寻求功业却毫无结果;于是杜门染翰,专攻书画。他的豪健之气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并在书法上得以宣泄出来,遂形成端美健劲的风格。
在书法上宋克下过极深的功夫,曾“杜门染翰,日费十纸”,楷书学二王、钟繇,草书学索靖、“大王”、皇象,章草尤其被人夸赞,王世贞说:“尝论章草自二王后,仅一萧子云,即颜、柳、苏、米以至赵吴兴负当代能声,而后一及之,黄长睿刻意其学,而无其法,国初宋仲温,可备述者。”
姓宋的历史名人 姓宋的历史名人介绍
1、宋玉:战国时楚国人,文学家,屈原的弟子,工于辞赋,擅长音律,《九辩》、《招魂》为其代表作,开创了后代诗人悲秋的主题。
2、宋义:秦末人,战国时燕人宋无忌之后,为楚怀王上将军,封武信侯。
3、宋慈:字惠父,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建阳(今属福建)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逝世前两年(公元1247年)撰成并刊刻《洗冤集录》五卷。此书是其一生经验、思想的结晶,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它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
4、宋祁:安陆(今属湖北省)人,后迁今河南杞县,宋代文学家、史学家,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佳句,得“红杏尚书”之美称。与其兄宋庠并称“二宋”。
5、宋钰:福建省莆田人,明代书画家,擅画山水,尤擅画松树,遒劲秀挺,为世人称誉,兼善分隶,苍老雄健,骨法崭然。
6、宋克:长州(今江苏省苏州)人,明代书法家,与宋王遂、宋广并称“三宋”。宋克擅画墨竹,与杨维翰、王绂、夏昶合称明代墨竹四大家。
7、宋濂:浙江义乌人,明代文学家,曾主修《元史》,全书二百一十卷,著述甚丰。
8、宋琬:字玉叔,号荔裳,莱阳籍人。他一生精于著作,著有《安雅堂全集》,是我国有代表性的诗人,与安徽施润章齐名,时称“南施北宋”。宋琬词、赋、文俱佳,传世诗作有1300余首,对丰富中国历史文化宝库做出了卓越贡献。
9、宋湘:清代诗人,字焕湘,号芷湾,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县)人,为嘉庆进士。宋湘诗写得好,书法亦佳,所作对联,多广为流传。著有《红杏山房诗钞》等。
10、宋王景:邢州南和(今河北)人,唐代贤相,历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与姚崇并为名相,时称“姚宋”,对造就开元盛世颇有贡献。
11、宋之问:汾州(今山西省汾阳)人,唐代诗人,以善五言诗与沈亻全期齐名,并称“沈宋”,其诗对唐代律诗的形成和发展颇有影响,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12、宋应星:江西奉新县人,明代科学家,所著《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是一部我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性的科学巨著,在国际上也影响甚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