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祯(宋仁宗赵祯的一生是:)

    赵祯热门资讯人气:229时间:2022-10-09 18:18:19

    宋仁宗赵祯的一生是什么?

    宋仁宗赵祯的一生是:

    赵祯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天禧二年,被立为皇太子。乾兴元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直至明道二年才开始亲政。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

    期间,辽国趁机以重兵压境,逼迫宋廷增输岁币,史称“庆历增币”。庆历三年,赵祯任用参知政事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企图遏止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三冗”现象,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赵祯在东京福宁殿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全谥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永昭陵。

    赵祯的为政举措:

    赵祯针对宋中期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于庆历三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

    赵祯根据意见,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

    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十五岁、弟侄年满二十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三月,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


    宋仁宗赵祯的生平?
    宋仁宗,名赵祯(公元1010一1063年),原名受益。真宗第6子。真宗病死后继位。在位42年,病死,终年54岁,葬于永昭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孝义堡)。 赵祯,先后封为寿春王、异王。真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真宗于公元1022年2月病死,他于同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天圣”。 赵桢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都有所发展。他的生活也较检点。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赵桢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主干。赵桢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28000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还有一次,赵祯早晨醒来对近侍说:“昨天晚上我肚子饿得很,睡不着想吃烧羊。”近侍问道:“陛下为何不降旨命臣下去采办?”赵祯说:“我如果一开口,下面就因为这是我的命令,去大肆扰民,所以还是不开口的好。” 谏官王素曾劝谏赵桢不要亲近女色,仁宗回答说:“近日,王德用确有美女进献给我,现在在宫中,我很中意,你就让我留下她吧。”王素说:“臣今日进谏,正是恐怕陛下为女色所惑。”仁宗听了,虽面有难色,·但还是命令太监说:“王德用送来的女子,每人各赠钱三百贯,马上送她们离宫,办好后就来报告。”讲完,他还泪水涟涟。王素说:“陛下认为臣的奏言是对的,也不必如此匆忙办理。女子既然已经进了宫,还是过一段时间再打发她们走为妥。”赵祯说:“朕虽为帝王,但是,也和平民一样重感情。将她们留久了,会因情深而不忍送她们走的。” 一天,赵桢退朝回到寝宫,因为头痒,没有脱皇袍就摘下帽冠,呼唤梳头太监进来替他梳头。太监梳头时见赵祯怀中有一份奏折,问道:“陛下收到的是什么奏折?”赵祯说是谏官建议减少宫中宫女和侍从的。太监说:“大臣家里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还要增置。陛下侍从并不多,他们却建议要削减,岂不太过分了!”赵祯没有接口。太监又问:“他们的建议,陛下准备采纳吗?”赵祯说:“谏官的建议,朕当然要采纳。”太监自恃一贯为皇上所宠信,就不满地说:“如果采纳,请以奴才为削减的第一人。”赵祯听了,顿然站起呼唤主管太监入内,按名册检查,将宫人29人及梳头太监削减出宫。事后,皇后问道:“梳头太监是陛下多年的亲信,又不是多余的人,为何将他也削减?”赵祯说:“他劝我拒绝谏官的忠言,我怎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 另一方面,仁宗在位期间,土地兼并逐渐严重,官吏、军队人数和俸饷大大增加,冗官、冗兵、冗费严重,国家财政空虚。西夏和辽不断进攻,他又屈辱求和,分别以纳岁币或增纳岁币屈服于夏、辽。统治集团内部又矛盾重重,人民起义不断爆发。为了挽救危机,他任用范仲淹为副宰相,负责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由于皇亲国戚、贵族大臣的激烈反对,赵祯又罢免了范仲淹,使新政没能实现,逐渐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公元1063年3月辛未日,赵祯病死于汴京宫中福宁殿。遗诏由太子赵曙即位,进曹皇后为太后,丧礼必须从简。赵祯死后的庙号为仁宗。
    宋仁宗赵祯是什么人物?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赵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亲是李宸妃,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升王。 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元天圣。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4岁。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其陵墓为永昭陵。 谥号: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史家把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宋仁宗赵祯简介是什么呢?
    宋仁宗赵祯号称一代贤君,他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在他任内,国泰民安。百姓生活富裕。
    宋仁宗赵祯的生平简介
    赵祯,初名受益,宋真宗赵恒的第六个儿子,生母为李宸妃,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宋仁宗赵祯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赵祯生平简介
      宋仁宗赵祯,是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也是宋朝第四位皇帝,于1022年-1063年在位。

      宋仁宗赵祯从小就天性仁孝,对人极其宽厚友善。因此被册封为皇太子,公元1022年,宋真宗逝世,太子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

      赵祯即位时,只有13岁,太后刘娥垂帘听政。直到11年后太后死,赵祯亲政,他在位期间,还是表现出极其亲和的态度,对属下很宽厚,对百姓也很仁慈,这使得宋朝发展到一个顶峰,这期间国家安定繁荣,经济快速发展, 科技 和 文化 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赵祯执政期间,发行了全球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赵祯擅于纳谏,他在位期间,名臣辈出,最有名的就是包拯,包拯经常犯颜直谏,连唾沫都飞到了赵祯脸上,但赵祯不但没有怪罪,还接受了包拯的建议。这位皇帝的度量,在封建时代也是难得一见的了。
      赵祯是不是个好皇帝
      宋仁宗在位时期,社会一片繁荣景象。而之所以提到宋仁宗是不是个好皇帝这个问题是因为宋仁宗一生都十分和善,治理国家所采用的方式是文治,因此对于国家军队建设方面成就不是很大,在战争时期宋仁宗时期的军队经常打败仗,因此产生了宋仁宗是不是个好皇帝的问题。

      但要判断宋仁宗是不是个好皇帝还得看宋仁宗的整体政绩,宋仁宗在位时期,他对国家的 政治 经济以及文化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当时社会上一片好景。在经济方面,因为社会十分安定,经济发展速度快,在宋仁宗时期便出现了交子,这是一种更便于交换货物的方式,这个方式的出现使得经济发展更加迅猛。在文化建设方面,宋仁宗关心国家的文化事业,大力支持建设图书馆,对 历史 古籍进行整理和 收藏 ,而且还提倡民众捐献书籍,同时还会给与很大的奖励,这个 措施 大大激发了民众创作的热情,从而使得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在政治方面,宋仁宗对官吏的选拔进一步规范,对于官员的业绩要有严格的审查制度,严格执行选拔人才的正当途径,重视国家农业的生产。

      除此之外,宋仁宗还颁布了许多可以减轻民众生活压力的措施,如减轻徭役,加大力度来贯彻朝廷内部对民众所实施的惠民政策。这些措施使得当时社会上一片繁荣景象,阶级矛盾有所改善。通过对宋仁宗政绩的分析,可以肯定的说宋仁宗是一位好皇帝。
      赵祯重用王安石
      这是一段文言文,讲述的是宋仁宗,唐介,王安石这三个人之间的 故事 。宋仁宗欣赏王安石的才华及能力想要重用王安石,但是受到了唐介的劝阻,最终宋仁宗还是重用了王安石封其为副宰相,还同意了其变法的提议。

      引原文: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 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文章的主要意思是:宋仁宗打算重用王安石,但是朝中大臣唐介说王安石没有能力胜任这个工作。宋仁宗奇怪道:他什么地方不能胜任吗?是才学不够吗?还是经术理论不够?吏事方面的才能不足而不能够被重任么?唐介说:王安石的文学才能足够了,但是思想很古板,所以每每谈论要事的时候都是不切实际的,理论与实际不符。如果皇帝你重用了他,那么他的为政举措肯定是常年变更的。但是宋仁宗却不这么认为,最终无视唐介的劝谏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担任要职。宋仁宗对王安石说:其他人都不了解你,在他们的眼中你是个只知道经学数术的人,没有实战 经验 ,不清楚世务的人。王安石听后说道:经学数术却恰恰是规划与处理事务的最好标杆。宋仁宗问到: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王安石说道:如果要改变现状,那么就要从社会风气,社会礼节,社会习惯等入手,推行新法,这就是现在目前的最好举措。宋仁宗采纳了王安石的 意见 。

      这个故事中的王安石充满自信,有着大谋略大抱负。故事中的宋仁宗用人不疑,给了王安石一个机会。这段 典故 是推行王安石变法的一大转折点。

    猜你喜欢:

    1. 宋仁宗赵祯是不是明君

    2. 宋仁宗赵祯死后被葬在哪里

    3. 章献皇后刘娥的生平简介

    4. 宋朝皇帝宋英宗赵曙简介

    5. 欧阳修的生平经历
    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是什么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42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那么宋仁宗的年号是什么?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宋仁宗的年号,希望对你有帮助!

      宋仁宗的年号
      1018年,宋仁宗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2年继帝位,当时他才13岁,1033年开始亲政。1022年-1063年,宋仁宗在位42年间曾多次更改年号。刚刚即位以后改年号天圣,后来改年号明道,刘太后死后,宋仁宗又改年号为景佑,之后又先后改年后为: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宋仁宗是一代明君,他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受到历代 历史 学家, 政治 家的称赞。就连乾隆皇帝,也说:“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之所以称说宋仁宗是明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经济发展。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 文化 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宋仁宗节俭爱民。仁宗皇帝不光对人仁慈宽厚,身为九五至尊,但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衣食非常简朴。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时不时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在干吗?宋仁宗回到宫中,立刻让嫔妃倒水,嫔妃问他在外面为什么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他称,屡屡回头,没见随从带水,如果问起,怕随行受处罚。

      接受官员谏言。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还有一次,谏官王素劝谏仁宗不要亲近女色,怕陛下为女色所惑,宋仁宗 命令 太监,给这些被送进宫的女子每人三百贯,然后马上送她们离宫。

      北宋诗词著名。苏轼、苏辙考中进士以后,宋仁宗看了他们的文章后,赞叹不已,称为子孙物色到了两个宰相之才。而北宋时期,诗坛、词坛、文坛最辉煌灿烂的时刻,基本都是在他在位时期。这一切,肯定与仁宗皇帝的仁慈、宽厚密切相关。

      宋仁宗驾崩,百姓无不哭泣。公元1063年,宋仁宗驾崩,时年54岁,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烧纸钱哭于大内之前。”洛阳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以至天日无光,偏远地区的人们也带孝帽哀悼。
      宋仁宗的皇后
      宋仁宗有三位皇后,他们分别是郭皇后、慈圣光献皇后曹皇后、温成皇后。

      郭皇后

      郭皇后,宋仁宗赵祯的第一位皇后,为平卢军节度使郭崇孙女,父允恭,母李氏,是父母的次女。当年,张贵妃也就是温成皇后与郭皇后一同进宫,宋仁宗一眼看上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想立张氏为皇后。但刘娥中意的是郭崇孙女郭氏,宋仁宗只好立郭氏为皇后。

      郭皇后被立为皇后时才十三岁,由于年纪尚幼,不知宫庭险恶,仗着刘太后撑腰,爱妒忌别人,于是严密监视宋仁宗,使他不能亲近其他妃嫔,宋仁宗敢怒却却不敢言。刘太后死后,宋仁宗也不再理会郭皇后,这使她寂寞难耐,醋意大发,导致其最终被废。

      郭皇后被废后入道观,被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后宋仁宗颇念郭皇后,遣人去探望,赐以乐府,后来,宋仁宗尝密令召入,郭皇后曰:“若再见召者,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景祐二年十一月,郭皇后得了小病,宋仁宗让阎文应带着太医前去诊治,八日,郭皇后竟然暴死,年仅二十四岁。后人怀疑阎文应下毒,但不知是真假,次年正月,宋仁宗追复皇后。

      慈圣光献皇后曹皇后

      慈圣光献皇后曹氏,是北宋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位皇后,1016年出生,祖父为北宋名将曹彬,父亲为曹玘。刘太后死后,宋仁宗废掉第一位皇后郭氏,十八岁的曹氏奉诏入宫,次年九月即景祐元年立为皇后。曹皇后性情慈爱,勤俭节约,重视稼穑,常常在宫苑内 种植 谷物,养蚕采桑。仁宗于嘉佑八年三月夜晚驾崩,遗诏皇子继位,曹皇后尊为皇太后,英宗在位四年就病逝了,神宗即位,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

      曹皇后万年得了水疾,太医也治不好,元丰二年冬天,病情加重了,神宗衣不解带地在寝殿门口探望祖母病情。过了十天,曹皇后驾崩了,享年六十四岁。曹皇后死后,与仁宗合葬于永昭陵,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

      温成皇后

      温成皇后张氏,即张贵妃,北宋宋仁宗赵祯宠妃,父亲张尧,张氏八岁时由大长公主带入宫中,由宫人贾氏代养。后来被仁宗看中,深得仁宗宠爱,庆历八年(1048年)封为贵妃。

      皇祐六年(1054年),张贵妃暴病身亡,时年31岁。宋仁宗追忆张贵妃的柔情与善良,悲痛不已,他未有理会曹皇后在世的事实,不顾朝中大臣劝阻, 决定 以皇后之礼为张贵妃发丧。宋仁宗在治丧第四天宣布追封张贵妃为皇后,全谥为温成皇后,当时还有正宫曹皇后,这段历史被后人称为“生死两皇后”。

    猜你喜欢:

    1. 历史上狄青的简介

    2. 历史上的王安石是谁

    3. 北宋政治家寇准简介

    4. 历史人物王安石的简介

    5. 寇准的人物生平

    6. 关于苏轼的资料简介
    赵祯是宋朝的第几代皇帝
    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代皇帝,为宋真宗赵恒第六子。赵祯的原名是赵受益,谥号为宋仁宗。宋仁宗在位期间,北宋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有很大的发展,历史上将宋仁宗的统治时期称为“仁宗盛治”。

    赵祯的生平
    赵祯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其母为李宸妃。赵受益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形于色。年仅十三岁的赵祯即皇帝位,由皇太后刘氏(章献明肃皇后)代行处理军国事务,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才开始亲政。

    在赵祯的统治期间,赵祯针对宋中期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于庆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由于长期的和平局面,宋朝的经济快速发展。真、仁两朝,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公卿大臣大都占地千顷以上。赵祯在位末期,“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重禁莫能止焉”,最后“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

    赵祯善书法,史称其“天纵多能,尤精书学”,尤擅飞白体,《书史会要》称“埶遒劲,可入能品”。宫殿门观,多为其飞白书题榜。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