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哀家”是我国古代君王的妻妾们,在该君王去世后用来自称的词,古代的妇女是没有地位的,讲究三从四德,以夫为纲,丈夫去世了,那么妇女都认为自己成了可怜之人,自称哀家,以表示自己是无夫的可怜人。
《延禧攻略》讲的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令妃从宫女晋升为皇贵妃的经历,其中的太后钮枯禄氏作为长辈也会经常出现,《延禧攻略》的太后一改过去的专用“哀家”一词的说法,换成了“我”,其实这种说法也是正确的。
首先,哀家一词,多出现于文学作品中,《汉语大词典》中,对“哀家”的解释是“戏曲中,孀居太后的自称。”也就是说,只有在戏曲中,里面的人物若有孀居太后,她们才会自称“哀家”,这里讲究的是一种文学上与现实中的区别,也是文学作品中,对历史人物称呼上的一种创新。
其次,根据一些历史学家的研究说明,古代真实历史中,一些人以为的古代皇帝的遗孀都自称“哀家”的称法是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无中生有。还有一个题外话,就是皇后自称“本宫”也是错误的叫法,这些自称方法都只出现在戏文中,主要是可以用来渲染和加强艺术效果。
而《延禧攻略》着重在服装和一些细节上还原清朝真实的历史。所以,看得出来,编剧在研究清史的时候研究很用心了,不但在妃嫔的装饰、服装上高度还原历史,还在称呼上也将自己认识的独到之处表现出来,而不是像人云亦云被人怎么叫自己就这么学。
《延禧攻略》的太后为何不自称哀家?因为古代现实历史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称法,既然“哀家”不属于历史上真正的叫法,虽然出《延禧攻略》也属于文学作品,但也大可不必随波逐流,仿照以前的戏文。所以《延禧攻略》的太后不自称“本宫”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延禧攻略》太后是不是杀母夺子?
《延禧攻略》太后是杀母夺子。该剧讲述了宫女璎珞凭勇往直前的勇气、机敏灵活的头脑、宽广博大的胸怀,化解宫廷上下的重重困难,最终成为襄助乾隆盛世的孝仪纯皇后的故事。
该剧服化道精美,昆曲、刺绣、打铁花、缂丝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剧中有所展现,努力做到情节中有文化,文化中有情节。
该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为“后宫女人”的争宠后,不仅失去了此前清宫戏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来讲一些小情小爱、钩心斗角,借此影射当下职场的那点“小九九”和是是非非,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
《延禧攻略》为什么太后不让处死袁春望?
因为袁春望真的是皇子,但是太后不能说。所以太后只能留着袁春望,任由他变得疯疯癫癫。这也是太后唯一能给先帝的交代了。
袁春望虽然试图反水,诬陷皇后,但这一切还是被魏璎珞戳穿,当皇帝准备要处置他的时候,太后说还是别杀了。皇帝也只能留下了袁春望的一条命,后来袁春望回到永巷去刷马桶,变得疯疯癫癫。魏璎珞最后一次去看他的时候,明白了太后为何不杀袁春望。
袁春望的经历
袁春望的一生,是在仇恨中度过的,小时他随父母一起逃荒,一路上被他那爹丢了五次,是他娘不忍心,又五次都把他捡了回来。
后来到了京城之后,他的爹娘就双双患病死了。袁春望的娘临死前告诉他,他并不是亲生的,并拿出一件佛珠作为信物,让他去找他的亲生父亲。
这串佛珠的主人正是当时的皇帝雍正,但不幸的是,袁春望被当时争夺皇位失败的八王爷给率先发现了。八王爷为了一己私仇,竟故意把还是孩子的袁春望给阉了送进宫里做了太监。
而进宫之后的小袁春望,明明亲爹就在自己的眼前,但却不被承认,还要给小阿哥当马骑。
所以他一步步向上爬只是为了复仇而已,然而,魏璎珞和他结伴而行,他真正被感化,所以想要放弃一切和魏璎珞生活,但是等到魏璎珞嫁给皇上的时候,他连带魏璎珞也一起恨了。
在《延禧攻略》中,太后否定了袁春望的身份,为什么留他一命呢?
在《延禧攻略》中,太后否定了袁春望的身份,为什么留他一命呢?其实太后是知道袁春望的身份,但是袁春望已经是太监了,而且还谋反想要报仇,如果承认他皇子的身份,那不就是给皇室抹黑,皇室尊严往将会荡然无存,所以太后否定了袁春望的身份,但是他又真的是皇子,所以就留了他一命。
《延禧攻略》为什么太后不让处死袁春望?
《延禧攻略》太后不让处死袁春望是因为:按照当年的事情,推断袁春望是钱氏的儿子,是皇帝同母异父的亲弟弟,杀不得!
唯一没有撒谎的人是先帝的忠仆,他告诉皇帝当年钱氏为了救先帝委身土匪,一年后归京城。一年多的时间,钱氏和土匪肯定会有子嗣,钱氏是穿着先帝的金丝蟒袍离开的,金丝蟒袍最终留在了袁春望的外祖父家中,那么袁春望应该是土匪和钱氏的儿子。
太后当年被先帝指派赐死钱氏,钱氏在临死应该告诉太后了一切,所以这就是太后能够肯定告诉袁春望,他不是先帝的私生子,却大声制止皇帝杀袁春望的原因,因为袁春望是皇帝同母异父的亲弟弟,杀不得!
袁春望相关内容:
魏璎珞在打入辛者库服役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太监名叫袁春望,两个人都很聪明,最终相互扶持成为了干兄妹。袁春望是一个执拗狭隘的人,他认定是魏璎珞背叛了自己,最终和魏璎珞反目成仇。
袁春望在娴妃的身边,鼓动几个皇子争权夺势,蛊惑弘昼造反。在皇帝南巡的时候,袁春望和娴妃、弘昼一起,想要杀掉皇上,拥立娴妃的十二阿哥为皇帝,最终被皇帝拿下。
袁春望自称自己是皇子,当年来京城认亲,当年先帝留在祖父家中的金丝蟒袍就是证据。被先帝的八哥净身送到宫中做太监,所以憎恨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想要安新觉罗家族断子绝孙。
延禧攻略:太后不承认袁春望是皇子,为什么不让皇帝杀了他?
太后表示皇上的生母钱氏是因为保护先帝在太行山上失去了贞洁,所以赐死,所以当大家提到了袁春望来自太行山的时候,太后很慌张,如果袁春望说的是真的,那么太后的故事就是假的,所以太后也只能强行否认了,并且马上编造出下一个故事,而因为袁春望就是钱氏的私生子,所以太后当然不能杀他了,只能留住他的性命。
《延禧攻略》
一开始在剧中,袁春望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后来魏璎珞的出现,让袁春望有了话语起来,袁春望在与魏璎珞相处的过程中,发现魏璎珞和自己是同一类人,都是被命运给纠缠着的人,于是便说出自己的身世,他告诉魏璎珞自己也是皇家的一子,却被抛弃,如今他们个个都荣华富贵,而自己却做了宫中最底下的奴婢,于是他就恨,他要报复,但是自从认识了魏璎珞,与魏璎珞结拜成兄妹,便放下了心中的仇恨。
可是好景不长,当魏璎珞要做皇上的妃子的时候,这就让袁春望再次激起了仇恨,于是他开始接近继后,开始报复,就连魏璎珞也不放过,因为他恨,为什么自己在乎人还要嫁给自己恨的人,他接近继后之后,开始出各种坏主意,甚至欺骗继后的贴身宫女的感情,起初是害惨了魏璎珞,最后一步,便准备利用继后陷害皇帝了。
袁春望
能当上太后一定也是心狠手辣的人,但这次却为了一个太监小人求情,事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那太后到底为什么要救下袁春望的性命呢?最重要的原因肯定是袁春望说的是真的,太后放了他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自然是为了太后自己,在剧情中间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和太后之间也有很多误会。如皇帝不是太后的亲生儿子,有人说皇帝的
亲生母亲被太后杀了,有人说太后是好人,这件事情的真相应该只有太后知道了,本来前朝旧人大多都去世了,这是突然蹦出一个皇子,太后自然不想再次让皇帝怀疑,不想让皇帝继续追查当年的事情,因为万一查出一些事情只会让皇帝和太后越走越远。
袁春望在说明自己身份的时候,太后命令其他的人退下。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太后似乎猜到点什么了。其次,太后在辩驳袁春望身份不实的时候坐立不安,眼神缥缈。最后,皇帝在处死的时候,像这样无恶不赦的人罪有应得,太后竟为他求情了。说明袁春望就是先帝的孩子,也是一个皇子,只是身份低微,太后没法承认,这有损皇家的脸面。
《延禧攻略》中,太后命人烧掉高贵妃的全部衣服,这是为何?
是因为高贵妃已经去世了,而且太后一直特别讨厌高贵妃,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