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条上,青云影评既已成格式,而只要电影没被写完,影评肯定是还会持续产出的。这本指导写影评的书,也定会有其价值。听闻有些专栏作者将此书的内容写成专栏了,倒的确利用得很好了。
专业的影评是稀缺的,可是如果单纯为了专业而专业,更是没有意义了。我认为真正的好影评,也是要包含着对电影真正的欣赏的,如果只是为了写青云影评,而逼着自己看那些永远不会再看第二次的电影,或者只是快进得看,只为了截几张图,这样的操作,还是不可取的。
在第一章第二小节里,作者为我们阐述了写影评的目的:
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在很多地方,都会透露着写影评的一些方法,而这些方法,是构成一篇专业影评的基础。 作者几乎是将方法融入到了每一个环节之中,而这也进一步地印证了,电影是有如此多可写之处。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来说,的确是足够丰富多彩了,有很多我们可以发掘的原材料。
在这五点“写影评的目的”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一些写影评的方法。
下面说一说我对书中这五点的感悟:
一、影评是对观影感受的进一步深化
当我们看完电影之后,除了初相遇的第一印象,或惊艳、或失望,这里有一个心理预期在里面。(电影的制作成本以及宣传会影响我们的心理预期,这点之后会讲到)。而为什么电影会使我们产生这种感觉,这一个原因,便是我们影评中会探讨到的。
所以在影评中,我们绝不仅仅是写拍摄制作技术技巧,而应该融入自己对整个电影的情感 。或是对人物,或是对背后的导演编剧,我们总是有一个情感在里面的。而这种情感,也会对我们认识世界,起到一个影响。
二、为喜欢或不喜欢电影寻找一个理由
电影的类型多种多样。据头条的青云写作者来说,影评比较偏爱的是剧情类电影。最近微头条一位条友说,《那人那山那狗》已经成了青云的常客了,这种现象非常不好。
而且似乎越小众的电影,越容易得青云。当然,这可能是由于“稀缺性”所导致的,但是当这种追求成了时尚,其实已经是有点反常了。因为这些电影可能不仅大众不爱看,影评更是没人会看了。
我们不应当为自己不喜欢看的电影,而寻找一个技术上的片面的理由,去掩盖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也是对电影的不尊重。
三、解释或介绍电影相关知识,做一个电影科普
这是影评的写法之一,介绍电影的相关知识。这个话题不可谓不大,因为电影知识,实在是太多了。
每一部电影,几乎都可以从非常多的方面来写:比如说导演生平,编剧,后期制作手法,特效,拍摄角度,意境构图,人物角色,演员,画面………… 这些角度在本书都都有提及。
特效电影的拍摄技法
这些作为一个电影的科普来说,读来还是非常有趣味的。当然,科普的一个写法,必须是把专业的知识,以自己非专业的语言说出来,如果能够再加一些幽默或是才华作为调料,便更高级了。
四、将两部或多部电影进行比较
在文学研究当中,有一门“比较文学”,古今比较、中外比较,转到电影里面,或许也可以称为“比较电影”了。
在比较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异同,可以从中析出异同的原因。而这种比较,又可以是全方位的比较。在以上的写影评的各个角度之中,都可以找两部或多部电影来进行比较。
比较的方式,几乎是一种排列组合的。从比较之中,我们能发掘到电影更为深刻的内涵。
五、电影的文化性阐述以及多领域解读
电影内容无所不包的特性,决定了影评是可以与各个领域相结合的。有条友说,为了青云大家都来写影评了,而其实每种领域,都能找到适合他们的电影。比如说美食,健康,科技,育儿,心理,情感……当你回想起自己看过的电影,难道它们其中会没有涉及到这些元素吗?
电影中的科技
所以,影评本就不是影视领域的专属,各个领域来“分一杯羹”,也不奇怪了。
如同泛文化领域一样,在电影之中,文化的身影也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艺术,诗词,古典名著等等,在电影之中,都可以有所体现。
电影的文体,也体现在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制作方式,拍摄地点甚至都是可以写成专业影评的;内容上更不用说了,各个国家,甚至国家内的地域,都是可以从文化角度解说的点。而要发掘其中更为深刻的内涵,则非常考验写作者的功力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小节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影评有什么作用
我说说我的做法,不一定对。电影太多,我通常会选别人评价高的电影去看(评价的人数超过1000),但在看电影前我不会去看别人评价的内容。看完电影之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去看别人的评论。这种方法有助于你提高欣赏电影的能力。
你知道写影评有什么好处吗?为什么要写影评呢?
可以促进你对于这部剧的理解,因为你写着写着就会发现你是真正站在人物的角色上面去写的,写影评是希望能够活得愉快。
看影评有意义吗?
结论:你觉得有意义那就有意义!
影评服务于电影的,影评更多是观影后大家的一场关于电影的讨论,如同上学时候看电影要写的观后感一样,哈哈
不过一个主动写的一个被动的
看电影之外,影评可助于我们更深地去了解一部电影
但个人觉得,关注影评不如更多关注电影一点,因为影评也是在讲关于电影的,有问题那就去看电影了,再有那就多看些
我想每个人对一部电影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好不好看也是很个人的,不必太在意,喜欢就多看点,不喜欢就跳过
就这么简单,你说呢!
电影评论的影评作用
1、影评是一种科学的活动,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手段。国外影评主要作用于票房价值,中国影评侧重于社会性,形成中国特有的、最广泛的群众影评浪潮,形成中国文艺评论独特景观。
2、影评本身是一门艺术,有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思辩能力、写作能力。从写作学的要求看,影评写作需要信息处理能力,也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能力的综合运用。许多人从影评起家,走上专业文化工作道路。上海市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97年高考语文中有一道小作文题,要求学生写影评,题目是《推荐一部影视剧》,15分,这一举措使学校掀起起电影热,97年的《文汇电影时报》和98年2月11日《新民晚报》对此作了报道。国外文科大学一般都有电影课程。东南大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求大学生观看百部优秀影视片。北师大为大学生设立电影院,结合放映的影片请专家给学生讲评。
影评和书评的意义是什么?
1.从定义上看:
读后感: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书评: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识见的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者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
2.表现手法:
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
书评则公认有趣而充满智慧,实事求是分析。
3.侧重点
读后感则重“读”后有所“感”
书评则重评论或介绍书籍
看完电影,写影评有什么作用?
蒋方舟曾说,在这个时代,文化变成了一个看似非常喧嚣但其实非常沉默的事情。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了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而毋庸置疑,看电影也成了我们娱乐放松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看完电影,认真地写一篇影评,或许才是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最好的良药吧。
我相信,每一部电影,都要它要表达的主题或者内容,里面的情节或多或少对我们是有启发的。而写影评或者写出观后感,目的就在于,我们可以在娱乐过后,挖掘更深刻的人生,探索更辽阔的灵魂。
我们通过认真地写出一篇影评,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更深入地去体验生活。我们可以通过电影里的不同角色,看到不同的人生,看到这个大千世界里的多面性。
客观的影评,能够引领一部好电影走向更多的观众,走进更多人群的视野。我们既传达了自己对电影的看法和意见,也让更多人来一起思考。我们的精神也需要粮食,有营养的粮食对人生是一剂抵抗灾难的良药。
同时,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那些所谓的烂片也会因为纯粹地寻求肤浅的满足而不易泛滥在我们的生活里。
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评者矫正电影行业的不良之分,引导大众趣味的良性化。